回首頁   華嚴蓮社電子信箱   FaceBook 專頁   成一圖書館   網站導覽
 
 
 
 
     
HOME > 華嚴法脈 > 初祖-五祖
初祖-五祖
 
祖師生平事略

  杜順和尚,本名法順,俗姓杜,敕號帝心,雍州萬年縣杜陵人,生於陳武帝永定二年。十五歲,隨兄從軍剿賊,負水擔薪,供給軍眾。十八歲,就因聖寺魏珍禪師出家,禪師親為披剃。出家後,專修禪觀。行蹤所至,每多靈異,時人號為敦煌菩薩。隋文帝甚加敬信,月給薪俸,以為供養。嘗將道履一雙,置於市門,三日不失。

有人問其故,師曰:「我從無量劫來,未曾盜人一錢。」群盜聞之,皆惕然悔過。師操行高潔,學無常師。以華嚴為業,住靜終南山;準華嚴經義,作法界觀文。投烈火之中而祝曰:「如孚聖心,則一字不燬。」既而果然。師嘗作法性頌曰:「嘉州牛吃草,益州馬腹脹,天下覓醫人,灸豬左膊上。」

  雖曾透達摩禪者,亦不能知其究竟。唐太宗詔請入宮,問以愈疾之法。師曰:「聖德御宇,微恙何憂?太宗從之,旬日果愈。宮庭內外,禮事如佛。貞觀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,於雍州南郊義善寺,普會善男信女,聲言告別,復入宮辭謝太宗。昇太階殿,坐於御座,奄然而化。時年八十四。弟子中惟智儼獨得其奧。

  智儼和尚,俗姓趙。嘗講經於雲華寺,故別號雲華和尚。又稱至相尊者,以其曾居至相寺也。英敏特達,經書過目成誦。師事杜順和尚,習法界觀,盡得其旨。偶遇異僧,謂曰:「汝欲得華嚴一乘法界宗者,十地品中六相之義,慎勿輕視!當一、二月間,靜攝思之!」師遵教研究,不一月,豁爾貫通,因於至相寺製華嚴經搜玄記,明六相、開十玄、立五教,為日後賢首宗之張本。

  顯慶四年於雲華寺中講華嚴,宗風大振,名徧環宇;緇素道俗,咸皆歸禮。既得法藏和尚紹其旨趣,乃夜夢般若臺傾,高幢亦倒,告門人曰:「我將暫往淨方。」不一月說法而逝,壽七十有二。師在日,新羅元曉、義湘二師來唐求法,夜宿古塚。曉公忽達唯心之旨,隨即回國。湘公來雲華,執弟子禮,亦深得其奧,師滅後,湘公回新羅,傳華嚴教,為新羅華嚴宗初祖。然則海東之有華嚴教,亦師之力也。

  賢首和尚,名法藏,唐帝別封國一法師。俗姓康,其先康居國人。母夢吞日光而孕,時為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。長而求法於太白山,雲棲木食,玩誦華嚴。後因病出谷入京。時智儼和尚講華嚴經於雲華寺,因禮為弟子,深入無盡。然其時仍為居士身。

  智儼和尚臨終,囑道成等諸大德為授戒法。咸亨元年,師二十八歲,會武后廣樹福田,捨宅為太原寺。道成等諸大德,連狀薦舉。隨奉敕削髮於太原寺,並詔為住持。上元元年,有旨命京城十大德,為師授滿分戒,賜號賢首。復詔師於太原寺講華嚴,聽者肩摩踵接。此後共日照三藏,勘補六十華嚴。

  八次參與譯場,翻譯八十華嚴、密嚴、楞伽等經。講演華嚴三十餘遍。求雨、求雪、捍災、禦侮,皆以精誠,每感瑞應。故武后聖歷年中詔書有:「初譯之日,夢甘露以呈祥;開講之辰,感地動而標異。」景龍年中詔書有「慈雲掩蔭,法雨含滋;師等重修,遞蒙昭感」云云。

  身為五帝門師,著述百有餘卷。其最要者,為據智儼和尚之遺規,分如來一代時教為小、始、終、頓、圓之五教。為後人研究經教之規矩。先天元年預知時至,十一月十四日吉祥而逝,世壽七十歲。

  清涼和尚,名澄觀,別號大休,俗姓夏侯,越州會稽人。身長九尺四寸,雙手過膝,口四十齒,聲韻如鐘,目光夜發,日記萬言。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。母誕之辰,光明滿室。九歲禮本州寶林寺體真和尚為師,不一年而能通三藏。天寶七年十一歲,試經得度。才服袈裟,便登座講演般若等經。唐肅宗至德二年受具足戒,又蒙常照禪師授菩薩戒。生平以十事自勵。其十事曰:「體不捐沙門之表,心不違如來之教,坐不背法界之經,性不染情愛之境,足不履尼寺之塵,不觸居士之榻,目不視非儀之彩,舌不味過午之餚,手不失圓明之珠,宿不離衣缽之側。」從牛頭山慧忠禪師,參西來大意。謁洛陽無名禪師,即蒙印可。因曰:「明人照幽,法以達迷,然交映千門、融冶萬有、廣大悉備、盡法界之性者,其唯大華嚴經歟!」

  復參東京大詵和尚,聽受玄旨。利根頓悟,聽畢,即能復講。詵曰:「法界宗乘,全在汝矣!」唐代宗大曆三年,大辨正不空三藏於大興善寺譯經,師奉詔為潤文大德。帝一日問佛經大旨,師答條然有序,帝於言下豁悟,遂事以師禮,恩遇隆重。此後,歷德宗、順宗、憲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,每入宮說法,開悟帝心。先後賜封為教授和尚、鎮國大師、天下大僧錄、僧統、清涼國師,禮敬備至。憲宗嘗問:「華嚴所詮,何謂法界?」 師曰:「法界者,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。從本已來,靈明廓徹,廣大虛寂,唯一真境而已!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,無有邊際而含容萬有。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;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。非徹法之慧目、離念之明智,不能見自心如此之靈通也。故世尊初成正覺,歎曰:『奇哉!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』 於是稱法界性,說華嚴經,全以真空揀情,事理融攝,周徧凝結。是之謂法界大旨。」師於六藝圖史、九流異學、華夏訓詁、竺乾梵字、四圍五明,靡不該洽。先後宣講華嚴,凡五十餘遍;無遮大會五十設;著述四百餘卷。其中華嚴經疏二十卷以信、解、行、證四分揭其綱,五周因果提其要。又著隨疏演義鈔四十卷,以鈔解疏,細入毫芒,分毫無紊。

  文宗開成三年三月六日,召上足三教首座寶印大師海岸等,說遺囑曰:「吾聞偶運無功,先聖悼歎;復質無行,古人恥之。無昭穆動靜,無綸序往復;勿穿鑿異端,勿順非辨偽;勿迷陷邪心,勿固牢鬥爭。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,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。當取信於佛,無取信於人。真界玄微,非言說所顯,要以深心體解,朗然現前。 對境無心,逢緣不動,則不孤負我矣!」言訖,趺坐而逝。世壽一百又二。弟子為人師者,三十有八,海岸、寂光為首。稟受學徒一千,唯東京僧睿、宗密獨得其奧。

  圭峰和尚,法諱宗密。生於唐德宗建中元年。果州西充縣人。俗姓何氏。憲宗元和二年,將赴貢舉。偶值遂州大雲寺道圓禪師法席,問法契心,遂求披剃。時年二十七也。

  為沙彌時,得圓覺經;讀之,豁然大悟。圓禪師謂之曰:「此諸佛授汝。汝當弘圓頓之教,毋負佛恩!」後於襄漢得清涼國師所撰之華嚴疏鈔。覽之,欣然曰:「吾禪遇南宗,教逢華嚴,何其幸哉!」一再宣講。徒眾中有泰恭者,深受感動,斷臂以酬恩。旋與清涼國師書札往還,修弟子禮。 清涼獎喻有加。其詞有曰:「輪王真子,可以為喻。倘得一面,印所懸解。復何加焉?」於是恭詣上都,親求面命。國師曰:「毘盧華藏能從我遊者,舍汝其誰歟?」由是親炙左右者二年。

  元和十一年,於終南山智炬寺閉關閱藏者三年。太和二年,文宗詔入內殿,問諸法要,賜紫袍,敕號大德。相國裴休尤加敬仰。山南溫造尚書問:「悟理息妄之人,壽終之後,靈性何依?」師曰:「一切眾生,莫不具有覺性,靈明空寂,與佛無殊。但以無始劫來未曾了悟、妄執身為我相,故生愛、惡等情,生老病死,長劫輪迴。然身中覺性,未曾生死;如夢被驅役,身實未動。 若悟此性,即是法身,本自無生,何有依託?然理雖頓悟,事須漸修。勿認妄念為心,臨終自不受業繫!雖有中陰,天上、人間隨意寄託。若泯愛惡,則不受分段之身。倘更滅微細心行,則朗心大覺,隨機現化,名之為佛。」著圓覺經大小疏鈔。其思想體系,一依清涼。其尤著者,為禪源諸詮集一百卷,於禪家儱侗之弊、起信論之簡短艱深,皆可迎刃而解也。武宗會昌元年正月六日,寂於興福院,世壽六十二。

  門弟子僧尼得度者凡數千人。宰相裴休為之撰碑文。其詞略曰:「一心者,萬法之總也。分而為定、慧,開而為六度,散而為萬行。萬行未嘗非一心,一心未嘗違萬行。禪師之為道也,以知見為法門,以寂靜為正味。……貧女不富,吾師恥之;三乘不興,四分不振,吾師恥之」云云。可謂推崇備至矣。

 
     
 
字型大小   小   中   大

     
 
 
     
 
 
華嚴樂譠 (另開新視窗)
 
成一和尚著作集 (另開新視窗)
 
新修華嚴經疏鈔 (另開新視窗)
 
賢度法師華嚴著作集 (另開新視窗)
 
南亭和尚全集 (另開新視窗)
 
更多
 
     
 
 
聯繫華嚴蓮社 電子郵件:info@huayen.org.tw
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
Copyright© 2022 Huayen Lotus Associ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44號
電話:(02)2351-3868、2351-8333 傳真:(02)2321-8958
郵政劃撥贊助捐款帳號:0012588-1 統一編號:01014615
Designed by Laypu